Logo

破解食物過敏迷思:讓您更了解自己的身體

日期:

測試致敏源,濕疹驗致敏源,致敏原

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:兩者有何不同?

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是兩種常見的身體反應,但許多人容易將它們混淆。食物過敏涉及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,當身體將某種食物成分誤認為有害物質時,會產生免疫球蛋白E(IgE)抗體,引發如皮膚紅腫、呼吸困難甚至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反應。根據香港過敏協會的數據,約5-8%的兒童和2-4%的成人受食物過敏困擾,其中以花生、海鮮和雞蛋最為常見。

相比之下,食物不耐受通常與消化系統有關,例如乳糖不耐症是由於缺乏分解乳糖的酶所致。這類反應通常較輕微,可能表現為腹脹、腹瀉或頭痛,且不會引發致命的過敏反應。要區分兩者,可以透過測試致敏源來確認,例如皮膚點刺試驗或血液檢測IgE抗體水平。對於懷疑有食物不耐受的人,則可能需要進行食物排除法或氫氣呼氣測試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濕疹驗致敏源也是常見的臨床需求,因為許多濕疹患者的症狀與食物過敏有關。香港兒童醫院的研究顯示,約30%的中重度濕疹患兒同時伴有食物過敏。因此,準確識別致敏原對於改善症狀至關重要。

如何區分食物過敏與不耐受

  • 反應時間:過敏通常在攝入後幾分鐘至2小時內發作;不耐受可能延遲至數小時或數天
  • 症狀嚴重度:過敏可能危及生命;不耐受通常較輕微
  • 免疫機制:過敏涉及IgE抗體;不耐受通常與酶缺乏或化學敏感有關

食物過敏會遺傳嗎?

許多父母擔心食物過敏會遺傳給下一代。事實上,遺傳因素確實扮演重要角色,但並非唯一決定因素。研究顯示,若父母一方有過敏史,子女發生過敏的風險約為30-50%;若雙方都有過敏史,風險可高達60-80%。香港大學醫學院的一項追蹤研究發現,有家族過敏史的兒童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是普通兒童的2.5倍。

然而,環境因素同樣重要。著名的「衛生假說」認為,現代社會過度清潔的環境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缺乏適當的「訓練」,反而增加過敏風險。香港作為高度城市化的地區,兒童過敏率確實高於許多發展中國家。其他環境因素還包括:

環境因素 影響
剖腹產 可能影響嬰兒腸道菌群建立,增加過敏風險
抗生素使用 早期過度使用可能破壞腸道微生物平衡
飲食多樣性 嬰兒期飲食多樣性低可能增加過敏風險

雖然無法改變基因,但可以採取措施降低風險。例如,懷孕期間不必特別避免過敏食物(除非母親本身過敏),母乳餵養有助建立健康腸道菌群,適時引入多樣化輔食(約4-6個月)可能反而有保護作用。對於高風險家庭,可考慮早期進行測試致敏源,以便及時採取預防措施。

食物過敏只能靠躲避嗎?

傳統上,避免接觸致敏原是管理食物過敏的主要方法,但這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。近年來,口服免疫療法(OIT)的發展為部分患者提供了新選擇。OIT的原理是讓患者從極微量開始,逐步增加過敏食物的攝入量,訓練免疫系統產生耐受性。香港過敏科醫學會的數據顯示,對花生過敏的兒童經過OIT後,約60-80%能達到每天耐受1-2顆花生的保護水平。

除了OIT,其他新興療法包括:

  • 表皮免疫療法:透過皮膚貼片緩慢釋放過敏原
  • 單株抗體治療:如奧馬珠單抗(omalizumab)可降低過敏反應強度
  • 益生菌輔助療法:調節腸道菌群以改善免疫反應

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治療都應在專業醫生監督下進行。香港衛生署建議,患者在開始任何免疫療法前,應先進行全面的濕疹驗致敏源和其他相關檢查,以評估適用性。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副作用,因此需要有完善的應急計畫和醫療支持。

食物過敏會隨著年齡改變嗎?

食物過敏的表現確實會隨年齡變化。許多兒童期的食物過敏,如對牛奶、雞蛋、小麥和大豆的過敏,可能在學齡前自然緩解。香港兒童過敏及免疫學會的追蹤數據顯示,約50-60%的牛奶過敏兒童在5-6歲時會產生耐受性;雞蛋過敏的自然緩解率更高,可達70%左右。

然而,某些過敏如花生、堅果和海鮮過敏往往持續更久,僅約20%的兒童會隨年齡增長而改善。更令人擔憂的是成人期新發的食物過敏。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,約15%的食物過敏是在成年後首次出現,其中以甲殼類海鮮最為常見。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
  • 免疫系統隨年齡變化
  • 環境暴露模式的改變
  • 交叉反應性(如花粉症患者後續發展為食物過敏)

因此,定期追蹤評估非常重要。即使兒童時期已「痊癒」的過敏,也可能在壓力、荷爾蒙變化或疾病後復發。建議每1-2年重新評估過敏狀況,特別是準備懷孕的女性或計劃重大生活改變的人士。最新的測試致敏源技術,如成分解析診斷(CRD),能更精確地預測過敏自然病程和復發風險。

有機食品能降低食物過敏的風險嗎?

有機食品近年備受關注,許多人認為它能降低過敏風險。根據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的定義,有機食品是指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合成農藥、化學肥料、基因改造生物和抗生素的食品。然而,目前科學證據並未明確支持有機食品能預防或治療食物過敏。

一些研究指出,有機食品可能通過以下途徑間接影響過敏風險:

  • 減少農藥殘留,避免刺激免疫系統
  • 更高的抗氧化物質含量,可能有助減輕炎症
  • 不同的微生物組成,可能影響腸道菌群

然而,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針對3000名兒童的研究發現,有機食品攝入量與過敏性疾病發生率無顯著相關性。更重要的是,有機食品並不能保證不含致敏原,花生、牛奶等常見過敏原無論是否為有機都可能引發反應。

與其專注於是否選擇有機,不如注意以下飲食原則:

  • 多樣化飲食,確保營養均衡
  • 選擇新鮮、少加工食品
  • 閱讀食品標籤,避免隱藏過敏原
  • 對於高風險個體,可考慮進行濕疹驗致敏源等檢測,制定個人化飲食方案

總之,了解自己的身體反應,與專業醫療團隊合作,才是管理食物過敏的關鍵。無論是傳統療法還是新興治療,都應基於科學證據和個人情況做出選擇。

  • 標籤:

相關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www.beautylinkag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